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徐铉 (宋)卷别卷十下反切初力切頁碼第356頁,第7字續丁孫
惻異體𢝔
痛也。从心則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徐锴 (南唐)卷别卷二十反切蔡色反頁碼第864頁,第2行,第3字述
痛也。從心則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段玉裁 (清代)卷别卷十下反切初力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048頁,第2字許惟賢第895頁,第10字
痛也。从心。則聲。
段注初力切。一部。
白话解释恻,痛心。字形采用“心”作边旁,采用“则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的形構或作從心?(則的異文)聲,或作從心則省聲;篆文作從心、則聲。以心表示與心境相關;則聲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楷定作惻,規範字作「恻」。
惻字的相关索引#书籍索引1汲古閣本第702頁,第17字2陳昌治本第890頁,第4字3黃侃手批第675頁4說文校箋第458頁,第1字5說文考正第423頁,第24字6說文今釋第1533頁,第6字7說文約注第2610頁,第4字8說文探原第5207頁,第1字9說文集注第2257頁,第1字10說文標整第279頁,第18字11標注說文第443頁,第12字12說文注箋第3654頁,第5字13說文詁林第10493頁【補遺】第17592頁14通訓定聲第862頁,第2字15說文義證第909頁【崇文】第3633頁16說文句讀第1475頁17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1042頁,第1字18古字釋要第995頁,第6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