硅胶生产工艺详解: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面流程【行业百科】

硅胶生产工艺详解: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面流程【行业百科】

硅胶生产工艺详解,硅胶作为一种高性能弹性材料,凭借其耐高低温、耐老化、电绝缘性及生物相容性等特性,广泛应用于医疗、电子、汽车、日用品等领域。其生产工艺涉及原料配比、成型加工、后处理等多个环节,每个步骤的精度均直接影响产品性能。伟顺硅胶小编将从原料准备、成型工艺、后处理与检测三大维度,解析硅胶制品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流程。

一、原料准备:基础配方与精准配比

硅胶制品的核心原料包括液态硅橡胶(LSR)或混炼硅橡胶(HTV),辅以硫化剂、填料、色母等添加剂。

基础原料选择:

液态硅橡胶(LSR):由A、B双组分按1:1比例混合,流动性强,适合注射成型,常见于医疗导管、婴儿奶嘴等高精度产品。

混炼硅橡胶(HTV):需通过炼胶机将生胶、白炭黑、硅油等混合均匀,形成可模压的固态胶料,适用于硅胶手机套、密封圈等。

添加剂配比:

硫化剂:促进硅胶交联固化,如铂金催化剂(LSR)或过氧化物(HTV),用量需精确控制以避免硫化不完全或过度。

填料:如气相白炭黑可提升硬度与拉伸强度,滑石粉则用于降低成本,需根据产品需求调整比例。

色母:通过炭黑、氧化铁红等颜料实现色彩定制,需确保与硅胶基体相容性。

原料处理:

LSR需在真空环境下混合以避免气泡,HTV则需停放24小时以上以消除内应力。

二、成型工艺:技术路线与设备选择

硅胶成型工艺多样,需根据产品形状、精度及生产规模选择合适方法。

模压成型:

流程:将混炼胶料放入模具,通过硫化机加热加压(温度150-200℃,压力10-20MPa),硫化时间5-15分钟。

应用:硅胶按键、密封圈等,适合中小批量生产。

优势:尺寸精度高(公差±0.1mm),但模具成本较高。

注射成型:

流程:LSR双组分通过计量泵精确配比,注入预热模具(温度120-180℃),固化时间10-60秒。

应用:医疗导管、婴儿奶嘴等,适合高精度、大批量生产。

优势:自动化程度高,生产效率提升30%以上,但设备投资较大。

挤出成型:

流程:将HTV胶料通过挤出机加热塑化,经机头挤出成型(如硅胶管、条),冷却后切割。

应用:医疗导管、电缆护套等,适合连续生产。

优势:生产效率高,但产品形状单一,尺寸精度较低。

滴胶工艺:

流程:将LSR滴加至模具表面,通过恒温固化(60-120℃,1-4小时)形成薄层或复杂结构。

应用:手机保护套装饰件、电子按键,适合小批量定制。

优势:可实现多色、多材质复合,但效率较低。

三、后处理与检测:品质保障与性能优化

成型后的硅胶制品需经过修边、固化、检测等环节,确保符合标准。

修边与清洁:

手工或冲床去除分模线毛边,超声波清洗去除油污与杂质。

二次固化:

部分产品需在烘箱中二次硫化(180-200℃,2-4小时),以降低挥发性物质残留,提升耐老化性。

性能检测:

物理性能:硬度(邵氏A/D)、拉伸强度、撕裂强度、回弹性等。

化学性能:耐酸碱、耐油、耐溶剂测试。

生物相容性:医疗级硅胶需通过ISO 10993生物安全性认证。

外观检测:

检查气泡、缺料、色差等缺陷,确保产品表面光洁度。

东莞伟顺硅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,一直以“合理的价格”、“高质量的产品”、“准时的交货期”、“良好的信誉服务”为基本准则,工厂面积3000㎡,各类机台设备20多台,年生产各类硅胶产品600多吨,产品销往国内各省市、欧美、非洲、亚洲等国家和地区。

综上所述:硅胶工艺的核心逻辑与未来趋势

硅胶生产工艺的核心在于原料配方的精准性、成型工艺的适配性、后处理的严谨性。随着行业对环保、效率、精度的要求提升《硅胶制品开模定制怎么收费,看完你就知道了[最新更新]》